不久前,我在朋友圈读到梅花天使创投合伙人吴世春的言论。他说,有五类创业者是他不投的,其中第二类就是靠关系、靠资源的创业者,这种人他不看好。
吴世春是国内有名的天使投资人了,在创投行业可称资深。互联网人常常把“渠道为王”这句意义不明的话挂在嘴边,吴老师却反其道而行,直说不投依赖渠道的人。
这实在是很有趣的现象,但又合情合理。事实上,不止一位投资人跟我说过“当心渠道创业者”,而且鲜少有天使投资人在挑选创业者时明着列出“有渠道”的条件。大家看好的创业者要素,更多是有头脑、有激情、坚韧不拔、诚实守信等等。
都说互联网创业是草根创业,是“没有关系”的创业者发家致富的机会。虽然这主要是说着好听,能够成功的创业者多数也不是真的白手起家,不过“不看好渠道创业者”不光是一种政治正确,其背后也有道理。投资人们并不认为激动人心的路演中有属于渠道的半分钟,甚至可以说,在评估某个创业项目是否值得一投时,渠道因素往往是最后才考虑的。
我有一个朋友
首先要明确,什么是渠道?
人人都是渠道。然而这种渠道的可靠程度,就跟“我有一个朋友”的可靠程度差不多。
名校毕业生常常说自己能接触到校友资源,BAT 出走的员工也总把 BAT 同学会挂在嘴边。这些算渠道吗?算得上,但投资人可不吃你这套。说自己名校出身、BAT 供职一般是加分的,但这个加分更多是对你能力的背书,而非认定了你有“渠道”。
自己爹妈、朋友、亲戚、同事手里捏着各种资源呢?投资人也不信这个,除非你已经用上了这个资源,以商业合作的形式用上,而不是暗搓搓地占用、挪用。
说白了,“我有一个朋友,只要跟他说就能 XXX”的水平,就跟“我有一个 idea,只差一个程序员了”差不多。
渠道虽好,你得真能用上。家里是开银行的,也不意味着你说贷款就贷款啊。
而且,你的那个朋友在被你利用之后,真的不会跟你撕逼吗?
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就是大股东申音的“那个朋友”。众所周知,罗胖与罗辑思维的关联如此密切,为罗辑思维带来了超多的粉丝,又管内容又管产品,把整个品牌都撑起来了,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