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领先电信供应商TELUS预计,到2015年,仅有30%的雇员会在该公司的办公楼里全职工作,其余人员都会以虚拟方式工作。目前,该公司的工作方式是项目制,而不是传统的按照部门或者职能(比如分为销售或者财务)来工作。以办公地点为例,只要是为相同客户服务的员工就会坐在一起工作,不论他们的职能和专长是什么。
4 投资直观技术
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支持远程工作和鼓励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。但很多时候,对复杂技术的沉迷经常会支配、有时甚至会破坏这些努力。要避免这一点,就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希望达到的业务结果上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技术投资,因为成功者确实依赖于快速发展的IT工具。我们的建议是,要实现更伟大的创新和效率,最佳途径是投资直观的合作技术,并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企业的社交网络,例如Salesforce.com的Chatter以及微软的Yammer,越来越受到欢迎,其原因就是它们便于使用,并且员工并不把它简单视为一种新的行政流程,而是视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助手。组织日益发现,工作上的技术体验与个人应用的设备和软件越接近,人们越快接受该技术。
5 承认个人特质
要想在新一波变革中取得成功,用人单位需要鼓励并支持个性化的工作偏好,并通过量身定做的方式雇佣及激励不同的员工;最终在最佳工作表现与工作地点的灵活性之间实现微妙的平衡。为实现效率与公平,多数公司都严重依赖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准则。然而,这种一刀切式的臆断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:即使是同一个人,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,其需求和愿望也是不同的。任何人很难确定弹性工作、变更工作地点及出差这些因素对工作者的影响和重要性。因此适应能力对于工作者至关重要,而雇主能否给员工提供这种灵活性也变得至关重要。
新工作,新世界
在这三波变革浪潮中,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地点都发生了变革。这些浪潮并不是明确、连续性的全球现象。它们以不同速度在各个行业和地域中演进,并相互融合。
第三波浪潮的成果依然很难衡量。管理人员为无法观察到员工的工作状态而苦恼,也苦于不知道如何衡量知识工作的工作效率。同时,员工也会有被忽略的感觉。另一方面,员工们依旧在抱怨“坐班制”,这一强迫他们到公司露面的制度。因此,引入远程工作机制的难点不在于技术等硬件措施,而是人们的思维定式。
随着工作者可以享受到的自由越来越多,街道和社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在第三波虚拟化浪潮中,我们希望,重拾起全球化之前那些美好的东西——人们时时刻刻都能在工作中感到相互依存感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。
编辑 苗冀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