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:史小兵
正如董明珠在很多公开场合所言自己与格力是一种“生死相依”的关系,对她而言,董明珠就是格力,格力就是董明珠。
自从2012年执掌格力电器以来,董明珠从不缺少话题。每一次引发争议,无不与格力有关。
4月19日,据界面新闻获悉,董明珠有望获得格力电器第十一届董事提名资格,并且连任格力董事长是大概率事件。消息源称,目前格力电器还离不开董明珠,“珠海新领导班子非常认可董明珠,认为格力电器能在她的带领下实现更多目标”。
董明珠与格力的关系,很大程度上是“相互需要”的关系,正如她本人在很多公开场合所言,自己与格力是一种“生死相依”的关系,“你对我个人有意见可以,说格力不行”。于她而言,董明珠就是格力,格力就是董明珠。
执掌格力的六年
格力需要董明珠,从其执掌格力六年可以窥见。2012年,董明珠开始执掌格力。此后几年,格力电器的营收起伏令董明珠遭到了不小的非议。广东一位百亿级企业的老板曾在谈论董明珠时说到,董的成绩是站在“巨人”的肩膀上取得的,这位“巨人”指的便是董明珠的前任朱江洪。
外界普遍认为,格力2014年的成绩是朱江洪时代格力的延续。而挺董者则认为,过去的几年,正是中国家电市场由“价格战”向“价值战”转型的关键之年,格力电器的利润不降反升,正是说明了格力电器自身结构的优化。
除了利润的亮点之外,格力在多元化方面的尝试,也都打上了董明珠的烙印,比如大松电器的问世,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投产,均是格力在空调领域之外的表现。
当然,最令外界关注的还是生产格力手机和她的“造车梦”——收购珠海银隆。
在2013年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,雷军曾与董明珠许下一场“世纪之赌”——如果5年内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,愿董明珠赔给雷军1元。董明珠则回应称,如果被小米击败,愿赔10亿元。
对于格力手机的执着与认真,董明珠绝非图一时之爽快。她不仅在集团内部发表声明称格力的人就得用格力手机,人手一部,还多次在公开场合,为格力手机代言,比如在央视的节目现场,她将自己的格力手机从高处摔下,捡起来,你瞧瞧,这手机,多耐摔呀!
在手机的工艺设计和审美上,董明珠也有自己的坚持。曾有网友曝光格力手机图片显示,格力手机开机时会出现来自董明珠的问候语。问候语中写道:感谢您选择格力手机,这是格力跨进全球500强后推出的首批手机之一,它不仅可用于人际沟通,还能开启格力“智能环保家居”的大门。
除了问候语之外,董明珠还自信满满地自己的头像放在格力手机开机页面,下方附有董明珠的“亲笔签名”。董明珠解释称,此举是要告诉消费者,自己是格力手机创始人,这是尊重消费者。
外界争议不断,并未消解董明珠对格力手机市场的憧憬,她曾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,“格力手机卖5000万部还是1亿部,对格力来说都不是问题”。
生产格力手机之外,董明珠的“造车梦”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。
在格力收购珠海银隆的计划正式告吹的两个月后,董明珠毅然决然地押上全部身家并举债,以个人身份投资10亿元,持股银隆7.46%。同时还拉上了王健林、刘强东等明星企业家,以私人投资方式入股银隆,随后董明珠持续加码,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。
外界对董明珠投资银隆,跨界新能源领域的做法有着诸多不解,有人将她比作银隆的白武士,也有人质疑董明珠以管理格力的思路来管理银隆是否妥当,董明珠对此很坦然:“并不是空调企业管汽车企业合适不合适的问题,关键在于,要达到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准的管理,才是最好的管理。格力正是因为在空调领域里始终坚持品质为先,坚持不需要售后服务的理念,才能成就自我。”
对于进军新能源领域,董明珠认为这并不是一家企业的事,而是整个国家的战略挑战和方向,“银隆只是投资,我投资它,也可以投资别人。我爱的是这个产业,而不是某一个企业。我为的不是去赚这个钱,而是想通过我们自己的推动,让这个行业能像我做空调一样,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话语权。”
当外界质疑银隆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时,董明珠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:“我没什么担心,我只是一路拼杀。”
董明珠的下一站
六年后,董明珠是否还会继续选择停在格力这一站?
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,目前倒董派和挺董派的角力态势尚未明朗化,董明珠则要为她的下一步做出准备。如果不再连任,董明珠27年的格力生涯将画上句号。而银隆已有股东公开表示了对董明珠入主银隆的乐观态度。
银隆,或许是董明珠为自己预留的退路。“很多人笑我在豪赌,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利,只能说我这个赌的大一点,不惜借债来投入。我投入的不仅是一个企业,而是一个产业。”此前董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态度坚决,“我觉得新能源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次绝好的机会,所以我愿意赌,我要投。”
从某种程度上,银隆也承载了董明珠在格力尚未实现的壮志。但现在或许言之尚早。而且,目前新能源汽车除了技术瓶颈之外,还面临政策上的不确定性。
内忧外患——这让人联想到董明珠在格力电器初掌权柄时,也曾遭遇同样的境地——一方面经销商划地为王、兴风作浪,脱离了格力的控制体系,而在内部,董明珠一贯的铁腕手段和霸道的性格也颇受争议,她自称在格力干了二十多年,与市场斗,与人斗,与自己斗。在她看来,和谐都是斗争出来的。她在《行棋无悔》一书中说,自己喜欢剑拔弩张、生死较量的场景。
可那是10年前、甚至20年前的董明珠,而今她已经64岁,是否还能以她一贯的坚决和坚韧撬动银隆,复制在格力的成功?